来源:书单
作者:书单君
最近,书单君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:为什么现在很多男生不再主动追求女生了?
有个答主一口气抛出了25条女生在知乎上提出的恋爱问题,表示追妹子谈恋爱是个坑,无论你怎么做女生们都会不满意的。
还有个男生模仿《卡路里》编了段歌词:“拜拜大小姐 / 口红耳环高跟鞋 / 手机项链双眼皮 / 不用还我别客气 / 拜拜大小姐 / 陪你不如玩游戏 / 买买装备氪氪金 / 还能少生一肚子气……"
类似的吐槽霸屏了问题的答案区,几乎没几个人在深究问题的原因。
为什么本应该带来快乐和甜蜜的恋爱,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种痛苦和负担?
看似是新现象新问题,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。书单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经典好书,或许就能帮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:《亲密关系》。
男人和女人是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?
很多单身男青年对女生望而却步,是因为觉得和女生相处很麻烦,搞不懂她们究竟在想些什么。
有些两性情感书籍在为你的爱情支招前,也总会先抛出一个可悲的前提:男人和女人是很不一样的。
比如,有本90年代风靡全球的两性情感畅销书,一开篇就把男人比作火星人,女人比作金星人,认为交往中的矛盾冲突都来自两性思维方式差异。
乍看之下还挺有道理,仔细琢磨之后却让人怀疑:既然男女这么不同,我们为什么要和异性谈恋爱?
更不用说,其中很多“男人如何而女人如何”的定论在科学上都站不住脚。
比如,这本书中提到,男性比女性更看重性爱。
可事实上呢?
《亲密关系》中引用了一组正向曲线图,来说明男性虽然比女性有更高的性驱动力,但实际上这种差别很小,从统计学上来看并不具备显著性,甚至还没有同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大。
类似的研究在书中还有不少。因此,《亲密关系》提出了一个与大众情感书籍截然不同的观点:
男性和女性个体间的差异明显大于两性均值的差异。“性别差异”这种说法有误导,因为它只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异,而忽略相似性。
所以,网络上所谓的直男直女标签其实很不科学,可很多人却深信不疑,将它们当作评判异性的标准。
比如,有些男生的自拍照被调侃为“直男自拍”,可实际上,他们跟很多女生自拍的角度没什么差别。不信你在微博上搜“直女自拍”,画风和直男是一个样。
《亲密关系》中就提到,这种对性别的刻板印象,让很多人觉得与异性很难理解和相处,面临冲突时不再努力地修复自己与异性的亲密关系,也不愿意与之协作解决问题。
最常见的就是拿口红色号来考验男性,猜不对的就是直男,就不懂女孩的心。
还有些无良营销号会带节奏:只有把全部的色号都买下来,女朋友才会满意。
我有个朋友就因为送女朋友唇膏的事儿都快疯了,特地拉了个群,请女性友人帮他拿主意。
其实换个角度思考,拿口红色号考验男生,就跟拿球鞋型号考验女生一样,只是每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而已。
就像《亲密关系》里的说的:男性和女性并非说着不同的语言,只不过谈论的事情不一样罢了。
可是,被放大的“差异”却制造了太多恋爱中的障碍,让很多人对亲密关系望而却步。
谈个恋爱怎么这么累?
这种“两性差异”的观念,还会扭曲我们在恋爱交往中的态度,默认其中一方(通常是男性)应该付出更多。
在某些自媒体毒鸡汤的影响下,一些女孩真的产生了这些想法:
约会时男生买单是天经地义;吵架后无论孰是孰非,男生必须先道歉,甚至要发红包表示“诚意”;出门逛街,男生必须自觉拎包……
而对于自己的付出,男生应该感激涕零才对。
对于这些姑娘,我只想说,赶紧死心吧,这种毒鸡汤型的恋爱根本不可能维持下去。
《亲密关系》中提到了一种“相互依赖理论”,它认为,我们在人际交往时,潜意识会希望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,所以,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。
就拿恋爱来说,我们在获得奖赏(比如礼物、甜蜜的回忆)的同时也会付出代价(比如时间、金钱、精力和心理负担)。
奖赏减去代价,就是两性在交往中获得的结果值,它的正负会影响我们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。
如果按毒鸡汤里说的那样谈恋爱,那么男生所获得的结果永远都是负值,他早晚会离开这段关系。
至于有人觉得男性在恋爱中不会计较得失,那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来而已。
在电影《独自等待》里,穷小子陈文偶然中遇到了他的理想型女生刘荣,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女孩追到手。
但刘荣是个扮猪吃老虎的恋爱高手,无论陈文怎么追,两人的关系总是徘徊在暧昧的阶段。
为了博得刘荣的好感,吃饭时他放弃了爱喝的喜力,点了自己最讨厌的百威。
一大清早,就跑到她的窗下举着录音机放歌。
他可以借朋友的轿车带着假扮女友的好朋友耍酷,在酒局上无下限地拍马屁,为了买到她喜欢的礼物跑遍所有百货商场……
但当他刚买好礼物,就撞见了刘荣和大款正搂在一起逛街。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个备胎的陈文终于绷不住了,愤怒夹杂着痛苦和沮丧一并发泄了出来。
在这之前他总是自我安慰说“去他妈的,不爱我是她的损失!”
可当真心付出得不到回报,男性也会像女性一样感到失望。
亲密关系中,被抬高的代价(时间、精力、金钱)和不成正比的回报,让很多人感到爱情不值得。
虽然谈恋爱不是做生意,但当我们从对方和这段关系中收获到甜蜜和美好时,也应该想想自己能付出些什么,让对方也感受到快乐。
就像知乎上一个男生感叹的:我对你超级好是想你也对我超级好,而不是让你觉得自己很牛逼。
[你与另一半之间是哪种恋爱方式呢?通过文末的测评可以得到详细的分析。]
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
还有些男生这样解释自己单身的状态:我们并不是不想谈恋爱,而是在等一个更好的人。
《亲密关系》中,作者用了“比较水平”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心理。
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,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在恋爱中值得获得的多少。如果交往的结果低于你的比较水平,即使这段恋爱中明明是你获得的更多,你也会觉得不幸福。
然而,社交网络经常给人一种自己值得更好的幻觉。
前几天,我就看到某微博树洞号发过一组粉丝投稿的聊天内容。
女生说自己即将去一线城市工作,很舍不得家人,也很害怕大城市孤独。
但是她有一个很暖心且很替她着想的男朋友。
男友不仅愿意陪她一起去大城市打拼,还在女生即将工作的公司附近买了一间店铺,为她开了家咖啡馆。
投稿最后还附了上了这家咖啡馆的照片。
这条微博获赞两千多,很多女生在评论区留言说“看看别人家的男朋友”、“好羡慕啊,哪个姐妹不想开个咖啡店或者奶茶店呢”……
然而事实上,这条所谓的投稿完全是瞎编的,盗用了台湾一家咖啡店的图。
男生们可能会觉得,自己才不会被这种看起来很假的故事欺骗。
其实不然。试想一下,如果将这篇假投稿的性别对调,然后把开咖啡店换成开了家创业公司,或者是女生因为心疼男生住的地方离公司太远,给他买了辆车,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很心动呢?
网络社交媒体虽然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比现实更梦幻的世界,但也让很多人看不到眼前的美好。
互联网的发展,还带来了亲密关系中的另一个“情敌”——游戏。
如果有男生不想谈恋爱,是因为游戏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,这绝对可能是事实。
《亲密关系》中还有一个概念,叫“替代的比较水平”。
它是指,我们假设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,那自己会过的怎么样。这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有件事,会让我们觉得比恋爱能带来更多快乐,那我们就会选择单身。
看看日本,你就知道“替代的比较水平”的影响力有多厉害。
在日本,20—24周岁男性的单身率高达94.2%,也就是说每100名25周岁以下的适龄日本男性中,只有6名拥有伴侣。
但是另外的94个男生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单身,因为他们一直在甜蜜地谈着“恋爱”,只不过恋爱对象并不是真人,而是游戏机里的某一个动画形象。
他们中的很多人,并不是不想恋爱,只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和女性相处,并且恋爱成本太高,才选择了游戏和虚拟女友。
虽然中国的年轻男性没有那么疯狂,也确实有很多男生选择用游戏来填满业余时间。
但毕竟人类是社会性动物,游戏并不是完美的恋爱替代品。
这也是为什么当兄弟们都下线,或者玩累了的时候,你还是会感到孤独。
✎✎✎
在“男生普遍不追求女生”这个问题下,很多单身的男生宣泄着自己对女生的失望,嘲讽现在谈恋爱就像当奴隶一样。
而我身边单身的女性朋友则经常在聚会时吐槽:这届男生真是太差劲了。
我觉得很多人其实是被“性别差异”挟持了,并不是因为觉得自由和快乐才选择单身。
他们想谈恋爱,但又嫌弃对方,甚至在还没开始一段恋情时,就先偏执地想到了各种麻烦和争吵。
他们也并不是不想为爱付出,只是害怕被以爱的名义榨取。
《亲密关系》用诸多数据和理论提醒了我们,很多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恰恰来自我们对“性别差异”的迷信,在沟通和解决问题之前,应该先放下固有观念带来的偏见。
这本书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:男人来自地球,女人也来自地球,好好相处吧!
希望每一个人都撕掉给异性贴上的标签,享受爱情,经营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