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瓣8.6,中国老板们最近都在读的这本书,到底讲了啥?
2018-05-01 10:41:0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作者:书单君 

来源:书单

今天书单君要推荐给大家的书,很火。据说尤其在老板这一群人里,备受推崇。

这本书豆瓣8.6,销量过百万,属于叫好又叫座的那种,而且是今年出的。

想必有“书米”已经猜到,它就是《原则》。

《原则》的作者是瑞·达利欧,被称作“投资界的乔布斯”,他创办的桥水基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。

在《原则》这本书里,达利欧披露了他赖以成功的生活和工作原则。

书的大部分都是清单体,分8个板块,共500多条原则。说实话,这些原则写得比较抽象,并没那么好读。

可即便如此,《原则》依然火遍中美。除了达利欧的名人光环,我想,这本书一定是切中了大家生活中的某种需求。

- 1 -

原则有什么用?

不知道“书米”们有没有注意过,我们的生活似乎有很多重复场景:

比如谈恋爱时,有些姑娘总会遇到渣男;

比如工作中,我们时常要拖到下班以后才能完工;

再比如和家里人聊天时,总是聊着某个话题就不欢而散了;

……

其实场景重复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我们会在这些类似场景中一再犯错。

就拿我们办公室的小L来说。

2015年的时候,牛市冲顶,超5000点,周围朋友都赚了不少,人民日报也喊着股市过万点,小L听着就心动了,带着20万入市,结果碰上股灾……逃出来时只剩了10万。

后来呢,2017年底,A股出现结构性牛市,不少大盘股都翻了1倍,小L再次心动,20万入市,结果……这次亏得没那么多,剩了16万出来。

为什么我们会反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?达利欧说,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则。

他给出了形成原则的三部曲——

1)让你的思维慢下来,提炼出你正在引用的决策标准;

2)把这个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;

3)根据结果,评估标准,并在下一个“类似情境”出现之前改进标准。

小L有些欲哭无泪。对他来说,这三句话,至少值4万。

如果用这个方法细细掰扯,他的第二次亏损其实是可以避免的。

2015年,他买股票的决策标准是,“股市在涨,别人在赚,我要买”。

其实都不用结果佐证,这个标准本来就是立不住的。但他没有把这个标准按照达利欧所说的那样写下来,更谈不上之后的修正和改进了。

所以,2017年,小L又犯了同样的错误。

一般而言,人的决策方式可分为两种,要么靠潜意识,要么靠原则。

和多数人一样,小L炒股就是靠潜意识做决定,也就是靠本能,本能觉得大家都在炒,错不了,就跟着去了。

达利欧在书中说:

我们平时的决定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。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受到较低层次大脑(掌管本能的大脑部分)的控制,这导致劣质决策,而他们还不自知。

而以原则来做决定,就要靠谱得多。

借用《原则》里一个经典图形,你可以把原则的形成看做一个圈环,它有一个根据现实迭代升级的过程。

从遭遇失败到优化原则,能否完成这一环,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势会是以下哪一种。

- 2 -

该去哪寻找原则?

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
如果原则一开始就是错的,那么以原则为基础的人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剧。

可原则不是简简单单的感悟,或是一时兴起。比如今天受了刺激,要努力拼搏,明天累了,又要佛系人生。

原则在达利欧眼里,是根本性的原理,只有这样,才能成为行动的基础。

可该去哪里寻找根本性原理呢?读《原则》时,我发现达利欧原则的一大来源是自然。

有一次,达利欧去非洲,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。他当时的感想是这样的:

这让我觉得很反胃。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,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。但问题是,这件事真的很糟糕,还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认为它很糟糕,而事实上它好极了?

顺着这个逻辑想下去:如果鬣狗不能捕杀角马,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角马因为少了攻击而数量增多,鬣狗因为少了食物而减员,看似影响只在两种动物间,实际上会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平衡。

这样想着,鬣狗捕杀角马,非但无罪,反而是好事。在达利欧看来:

自然似乎把“好”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,并通过最优化进程实现这种“好”,这是更好的做法。

而大多数人判断事情好坏,都是从自身出发。我们常把对自己或自己关心的人有利的事情叫做好事情,反之,则是坏事情。

但达利欧信奉的是——一个东西要“好”,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,并促进整体的进化,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。

在这条原则之下,很多生活现象的本质得以显现:

GoPro能做大,是因为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运动摄影,它是一种新的价值;

近两年火热的知识付费能起来,是因为提高了知识的分发范围和效率;

而那些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教师,能赚到成倍的薪水,是因为他们服务到了更多的学生。

无论是提供新价值,还是服务到更多人群,都促进了整体的进化,而所有这些行为会得到现实的奖赏。

这或许对我们择业、赚钱都是启发:你的工作或公司在提供什么价值?能不能提供更大的价值?服务更多的人群?

找到促进整体的进化道路,就是你的收益之路。

在自然那里,达利欧还领悟不少其他原则。比如从病毒身上,他得出——“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”;从人的能动性上,他参悟到——“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,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”。

但最让书单君拍案的是,达利欧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——人为什么而活?他说,人活着是为了——进化。

因为从脑科学研究来看,人类天生地对进步感到快乐和兴奋。进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一种长期的满足感,比钱、权、房子这些东西带来的快乐还远要持久。

达利欧说,钱之类的外在奖赏只是诱饵,诱导我们去进化。而对所有人来说重要的也是进化,而不是回报本身。

所以,在他的观念中,不进化就意味着死亡,而苦拼是人生的必选项。他还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:不断进化,并为整体进化贡献绵薄之力。

听起来很宏大,但从他原则的形成逻辑来看,却很合理。

至于为什么要以自然为师,达利欧是这么说的:

尽管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非常聪明,但与整个自然相比,我们的智慧就像是生长在山岩上的苔藓。我们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一只蚊子,更不用说宇宙中所有的物种和大多数其他东西了。所以我的出发点是,自然比我更聪明,我努力让自然教我认识现实规律。

当然,除了自然,达利欧的原则还依托常识、现实规律,诸如心理学、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。可以说,它们给了原则一个相对牢固的根基。

- 3 -

如何扫清原则路上的障碍
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原则之路就很好走。

书单君可以悲观地预计,90%的人看完《原则》,也只是过过眼。

因为在修炼原则的路上,困难重重。我们首先面临的敌人便是自我。而我敢说,这一关,多数人通不过。

其实按道理说,人是自然界最有希望突破自我的动物,因为我们有发达的大脑,有可以理性思考的前额皮层。

但本能脑的力量依然强大,强大到让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,时常调动防卫机制,把分歧当作挑衅,固守己见,很容易头脑封闭。

这似乎是人的固有缺陷,无论多聪明,都会有这个问题。

达利欧就曾因此犯下大错。

那是在1982年,达利欧在金融界从业8年,已经略有小成。

当时,墨西哥债务违约,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风险。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,可达利欧觉得这一切都是无用功。

他在电视上公开宣布,美国将迎来一次萧条。

为了对冲风险,达利欧还特意切换了投资组合。可结果,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,反而迎来了一轮大牛市。

达利欧丢了颜面不说,还一下亏了全部身家。他辛苦组建的桥水公司轰然解体,只剩他一人。那时,他濒临破产,连张经济舱的票钱都出不起。

这件事给达利欧的冲击是一生的,多年以后,他仍痛骂当时的自己是“傲慢的混蛋”。(当然,如今的达利欧接连成功预言经济危机,他还将自己对经济的理解制成30分钟的短片,带你快速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。后台回复“原则”,即可观看)

从那以后,他的思维方式,从“认为自己是对的”转变为“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”。

达利欧写下了那条最著名的原则,也几乎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了——“保持头脑极度开放”。他说:

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: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。

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: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,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。

而要做到这一点,你不单要在分歧面前忍住发怒,还要能看到自己的天生局限。

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天赋不同,有些人擅长宏观思考但是不擅长落实细节,有些人想象力出众可是逻辑一团糟,还有人执行力超强但是不擅长战略规划。每个人自带闪光点,同时又有思维盲区。

达利欧在他的原则里特别写道:“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。”如果不这样做,你很可能一次次栽在自己的弱点上。

为了提醒自己,他还列了一个头脑开放和头脑封闭的人的特征表。“书米”们也可以对照自查。

达利欧说,一旦你能区分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,你将会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头脑开放的人。即使是最优秀的决策者,若是能得到其他优秀决策者的帮助,也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。

不仅如此,达利欧还曾因保持头脑开放,救了自己一命。

有次他去检查身体,医生A告诉他,他正处在癌变早期,命不久矣。

要是普通人,很可能直接心理崩溃了,但达利欧喜欢和不同的人探讨意见,即使面对权威专家,也不盲从。

他又去找了医生B、C和D,结果他们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式都不一样。后来,达利欧干脆要他们一起审视,最终发现达利欧身体并无异常。

他在书中写道:

专家也会犯错,我的观点很简单:保持头脑开放,不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、也不认为别人是绝对正确,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,这样做是有好处的。

✎✎✎

在我们一生中,我们每个人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,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。

可以说,我们人生的质量,直接取决于这些选择的质量。

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,你可以把修炼原则之路,看作一条优化选择、提升人生成就的路。

除了文中所提,《原则》里还有不少提升决策质量的建议,感兴趣的“书米”可以自行查阅。

不过,有一点尤其想要说明,达利欧的原则只是他的原则。可参考,但不宜照搬。毕竟,他人的人生再成功再完美,也不一定适配我们。

我们每个人对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。如果去总结,也都会形成不同的人生原则。

这也是为什么书单君在推荐这本书时,着重讲原则背后的形成逻辑,而不是直接点评达利欧的一条条原则。

其实,形成原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。如果你想,不妨从现在就开始,思考最近的一次犯错或者痛苦,挖掘已有的决策标准,测试它,优化它。

我们的人生不应只停留在浅层的感悟上,而是要进入理性的总结和提升中。

无论外部世界变化多快,愿你都别少了原则,失了自我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